发布时间:2025-10-15 17:09:31    次浏览
一年一度的“猫狗大战”又上演了……临近双十一,电商巨头天猫和京东纷纷为自家平台造势,真可谓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从营销的感觉上,今年天猫对「猫头」这个符号进行了多元化演绎,联合 40 多个品牌演绎天猫与品牌共生、共融的关系,既时尚又显得热闹无比。 对天猫来说,海报形式给各大品牌提供了充分施展创意的空间,各品牌借助“猫头”形象玩出了新花样。 相比来说,京东则是要温情与冷静许多。一直以来,“双11”是天猫的主场,但自建的物流体系是京东的优势所在。因此它主打物流,主题是“11·11,我就在你身边。” 它把视角对准了350多位一线配送员。朴实的装束、平实的语言,从北京的胡同,到深山远林,每一张海报反映的都是一个真实的人和真实的配送场景,力图与消费者拉近距离,激起用户与京东的情感共鸣。……Anyway~尽管花样年年有年年大不同……这都只是两家对头公司的又一场正面战,我等“吃瓜群众”只有在即将到来的双十一期间疯狂“剁手”的份儿……除了“猫狗大战”,还有下面这些知名对头公司之间持续多年的“相爱相杀”。他们或者暗中较量、或者从较量变为相互依存、又或者在演了多年的对手戏之后终于化干戈为玉帛…当然,能称得上是“对头”也一定少不了曾经或明或暗的各种撕逼大战……这些红蓝黄黑错综复杂的商业关系,正是衍生出“商业”这股激流的最强力量!“可乐” “可不乐”可口可乐VS百事可乐 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绝对可以称为当今世界软饮料市场上的死敌,它们之间针锋相对、历久不衰的广告大战,既是狼烟四起、残酷竞争的现代商业社会的一个缩影,更是世人数十年津津乐道的一个话题。据说,曾经还有可口可乐的“内鬼”,企图将包括其新饮料样品在内的商业机密出卖给其主要竞争对手百事可乐。*两大糖水公司神一般的营销事件*百事可乐??? 一.让赫鲁晓夫义务作广告;二战后,百事可乐发展形势严峻,作为领导人的唐纳德·肯特提出开拓海外市场。苏联是肯特计划迈出的第一个海外市场。而此时,一个好机会来了!1959年,莫斯科要召开一个美国博览会.当时的美国副总统尼克松将出席博览会,并会见苏联总理赫鲁晓夫。事有凑巧,肯特与尼克松恰巧是很要好的朋友。于是,肯特策划了一个十分巧妙的行动计划,求尼克松在博览会上想办法让赫鲁晓夫喝一杯百事可乐。也许是尼克松事先向赫鲁晓夫打过招呼,在展览会上,赫鲁晓夫手拿百事可乐,做出一副非常满意的表情,让各国记者任意拍照。 这些照片登载在全球许多报纸刊物和电视屏幕上,引起了巨大的反响,正好是给百事可乐做了一个非常特殊的、影响力最大的、却一分钱也不花的广告。对于扩大百事可乐的市场起到了有力的推动作用,尤其是在苏联,百事可乐牢牢地站住了脚。二.请尼克松当世界推销员尼克松在1964年竞选总统时,败给了肯尼迪。在总结失败教训时,他认为最重要的原因是没有能取得实力雄厚的东部财团的支持,为了今后再次冲击总统宝座,尼克松决心寻找机会投奔东部财团。这时,当上了海外部副经理的肯特也没忘记尼克松,因为百事可乐公司正是以东部财团为背景的,如果尼克松能利用自己的地位和影响为百事可乐服务,那么,下次大选时,东部财团就可能支持尼克松上台。双方达成默契。肯特以10万美元年薪聘请尼克松为公司的顾问和律师。尼克松则利用自己当副总统时的老关系周游列国,积极推销百事可乐,征服了台湾等一系列市场,销售量直线上升。取得了东方财团支持的尼克松,终于在又一次大选中登上了总统宝座,为了报答肯特,就任命他为总统的“经济政策顾问” 这一头衔使肯特身价倍增,在国际活动中动作自如,大大增强了百事可乐的竞争实力。可口可乐??? 一.拯救世界上雨量最大小镇可口可乐将公益做到了远在南美洲的哥伦比亚,世界上雨量最大的小镇——Floro。这个世界上雨量最大的小镇虽然每年降雨量高达12717毫米,但是住在这里的人却缺少最重要的一样东西——饮用水。住在这里的人们,其中有很多人一辈子都没喝过一口饮用水,水质的不洁也引发了很多疾病。coca-cola为这个小镇做一次雨水拍卖,用无数只可口可乐瓶子收集雨水,拍卖雨水给一些管理高层和名人们。装满Floro雨水的瓶子也将在网上义卖,收集到的善款将为Floro建一做雨水处理厂,这样能让Floro当地的人们喝上清洁的水,减少常见病的患病率。二.让印度巴基斯坦握手言和可口可乐与李奥贝纳雄心勃勃的campaign,希望通过放置在两个国家拥有3D触摸屏技术的自动售货机,以减轻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紧张关系。活动现场,两个国家的人民通过内置在售卖机中的摄像头与Skype技术,可以互相看见对方,只要双方齐心协力完成触摸屏上的图案:笑脸、心形甚至一段舞蹈,双方会各自获得一听可口可乐。此时,两个国家的人民放下仇恨,很开心的享受“握手言和”的欢乐。虽可口可乐与百事可乐时时为战,但伴随它们的却也是壮大。如百事可乐前首席执行官罗杰.恩瑞克所说:“两者的战争必须被看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持久战。没有可口可乐的话,百事可乐不太可能成为一个富有创意、行动灵活的竞争者。可口可乐越成功,我们就必须更为敏锐。而在战壕的对面,我相信可口可乐的人会说,对于可口可乐公司今日的成功,谁的贡献都没有百事可乐多。”“爱爷爷还是爱叔叔?”肯德基VS麦当劳 肯德基和麦当劳在中国的“战事”太多,只提一点就好。肯德基在中国已有超过4800家店,而麦当劳门店虽然稍逊一筹,也超过了2000家。这对看似竞争的“冤家”,市场表现无论是好还是坏,总被人们同时提及,就好像你会经常发现,一条街上,一个麦当劳旁边必定有一个肯德基。这背后有着怎样的商业逻辑?首先讲一个故事:话说有一对兄弟卖豆腐,兄弟俩各自都开了一家豆腐店,而且是在相邻不远的路段,但弟弟卖的豆腐柔软酥口,哥哥卖的豆腐硬质饱满。刚开始人们都希望吃弟弟店里的豆腐,后来发现软质的吃久了就渐渐乏味了,于是哥哥的店开始生意兴隆起来,后来前往两家店的顾客渐渐达到了一个平衡点(当然顾客也愿意到这来买豆腐,毕竟选择空间更大一些)。麦当劳和肯德基应该也算是这种关系,既是竞争,又是互赢。合作才能共赢苹果VS微软 苹果与微软在相互合作方面的一个经典桥段是,在1997年乔布斯回归苹果公司不久,也是公司处在最艰难的时刻,盖茨投资苹果公司1.5亿美元,只要无投票权的股份;得到了回报则是,IE成为Mac上的默认浏览器。当然,盖茨曾公开批评苹果的团队意识做的不够好。乔布斯也反唇相讥,声称盖茨与微软狭隘,尖酸刻薄。微软认为,苹果经常遭受黑客侵袭,Windows更安全。苹果号称微软在抄袭它与谷歌的研发系统。不仅如此,苹果几乎每一个发布会都在揶揄对手。但无论前三十年的恩怨情仇如何复杂,他们最终还是选择放下分歧,共同出现在旧金山的舞台上,当然~这必然还是为了推广自己的产品——赚钱。以眼还眼,以牙还牙?小米VS乐视 去年,作为对手的小米和乐视曾有段“互掐”蛮有意思,源起是小米联合创始人、副总裁王川在《中国企业家》的采访一篇标题档报道“雷军小弟王川开炮:乐视必定完蛋!”,乐视回应“不能携手,亦可相忘江湖”,随后口水战不断升级。先是小米抨击乐视内容不够丰富而且收费,乐视回击小米视频存在侵权、隐性收费,直至年中,小米专门召开沟通会抨击乐视存在违规、骗局,还邀请记者与基金经理、分析师等参会,简直闻所未闻,为此乐视股价当天大跌,次日乐视又回击小米不懂法律、误导公众。双方你方唱罢我登场,闹得不可开交。小米和乐视的互撕完全可理解为,同一个战场上的两个新手,为了抢占地盘,开始的一场肉搏。*编辑:二本君